腸躁症因壓力而起,處理「情緒」是關鍵!

腸躁症

腸-案例

看完上述兩個案例,你有發現一個共通點嗎?中醫師說道:「在中醫看來其實腸躁症與『情緒壓力』有很大的關係,除了給予藥方調理,最重要的是釐清患者的壓力來源,請其找到紓壓方式,才能真正擺脫腸躁症。」

 

腸躁症-跡象

「腸躁症」全名「大腸激躁症」,患者通常會出現「腹瀉」、「便秘」,或者兩種情況交叉出現的情況,除了排便習慣、次數的改變,中醫師也歸納自己看診的經驗,分享腸躁症患者常常有以下特徵:

腸躁症患者特徵

中醫師提醒,腸躁症一般不會造成血便或貧血,也較少產生嚴重的體重減輕,若有上述異常症狀,應儘快到醫院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腸躁-中醫首調理肝

中醫師補充說明,中醫理論中,認為人體的肝除了具有調節全身血液、代謝與排毒等作用外,還包含控制腦及神經系統以及循環系統等工作,也與情緒的調節有關。「肝」負責疏理全身的氣、血及津液(人體各種體液的總稱),使身體運行通暢,一旦壓力、情緒波動過大,都會影響到「肝」的疏泄功能。

由於腸躁症患者大多伴隨精神緊張、焦慮、易怒等情緒,因此不論腸躁症患者的症狀為何,中醫首重先調理「肝」,疏通鬱結的肝氣、補足耗失的肝血。而也因肝的疏泄功能會影響到脾胃的消化吸收(中醫稱為肝鬱傷脾),就好比失戀的人食不下嚥,因情緒而影響到食慾,所以治療上也會視患者情況加入一些健脾益胃的藥材。另一方面,壓力大、情緒波動較大的人也容易失眠,中醫師也建議可以搭配茯苓、遠志、酸棗仁等「寧心安神」的藥材,穩定情緒,幫助入睡。

疏肝解鬱中藥

腹瀉VS便秘

同樣是腸躁症,卻有「腹瀉」、「便秘」兩種完全不同的症狀,中醫師表示,除了前面提到的以「疏肝解鬱」為基礎,建議可在平日的飲食、穴道保養上分型加強調理。

 

腹瀉型腸躁症-脾胃虛弱

中醫裡講「脾虛則便溏(大便不成形)」,脾胃本就虛弱的人,腸胃道消化吸收功能原本就比較差,一遇到壓力、情緒就容易引起肝脾不和,頻繁出現腹瀉症狀。

健脾胃-黃色食物

黃色食物

中醫認為小米、番薯、南瓜等「黃色食物」,在五行中與脾一樣屬土,能健脾胃。

健脾胃黃色食物-小米、番薯、南瓜

健脾胃穴位-三足里

位置|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外一橫指處。
功效|調理脾胃,改善腹脹,幫助消化吸收。

足三里

健脾胃-中藥
黨參、白朮、茯苓、淮山、蓮子、芡實、甘草(其中茯苓、淮山、蓮子、芡實為健脾胃湯水-四神湯材料)。

健脾胃-中藥-茯苓、淮山、蓮子、芡實

氧脾胃茶

功效|健脾助消化
材料|陳皮10克、藿香7克、白朮10克、黨參10克
做法|所有材料加入800ml水放入鍋中,水滾後燜10分鐘,再隔渣即可飲用。

茶

 

 

便秘型腸躁症

很多人壓力一來晚上就睡不好,一旦睡不好身體就容易「上肝火」,這把火會慢慢地耗損體內津液,津液是中醫對於人體各種體液的總稱,包含各臟腑內的體液、胃液、腸液、汗、淚等。就像是開大火煲水一樣,當鍋子裡的水被大火煲乾之後,在缺少水的情況下,腸道失去水潤澤,自然讓大便乾結,引發便秘,另外也會伴隨著口乾、燥熱、暗瘡、失眠等「陰虛」的症狀,讓心情更煩躁。

補津平火

養陰生津中藥

石斛、麥門冬、玉竹、百合、生地

養陰生津-石斛、麥門冬、玉竹、生地

補津平火穴位-三陰交

位置|足内踝沿脛骨後緣上行約四指寬處
功效|調肝健脾,養陰生血,安神助眠

補津平火穴位-三陰交位置

補津平火-補津好眠湯

功效|清熱生津、安神助眠
材料|杞子、石斛、麥門冬、玉竹、百合、菊花、雞半隻
做法|1. 藥材用水稍微沖洗、瀝乾
   2. 雞肉切塊汆燙,去除血水
   3. 將所有材料入燉盅,加水8分滿
   4. 内膽放2.5杯水,燜燉至雞肉爛熟即可

補津平火-補津好眠湯(2)


中醫師最後補充,有排便問題的患者,若發現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便血、發燒、貧血、腹部腫塊、體重減輕等異狀時,則應立即前往醫院進一步接受大腸X光、大腸鏡等檢查,因為可能有惡性病變,千萬不要延誤病情

配合上述文章調理,可選用以下田原香產品哦!

王不留行滴雞精 石斛滴雞精
猜你喜歡
消化不良好辛苦!跟胃氣脹胃痛說Bye Bye!
瞓極都唔夠?可能係因爲你既睡眠方式Fail!
田原香有限公司
營業時間:11:00am~9:00pm
servicehk@qchicken.com.tw


網站條款
灣仔門市  Tel: 3460 5299 灣仔軒尼詩道59號地下(灣仔站B2出口)
旺角門市  Tel: 3470 0032 旺角新世紀廣場3樓342B鋪 (旺角東站D出口)
沙田門市  Tel: 2350 0218 沙田新城市廣場1期621鋪(沙田站A出口)
荃灣門市  Tel: 2359 3588 荃灣千色匯1期2樓2035鋪(荃灣站B2出口)
Hot Topics
新手媽媽 滴雞精 偏頭痛 頭痛 坐月湯水 四神 上奶 母乳餵哺 母乳 蛋白質 經期調理 經痛 痰濕 懷孕便秘 癌症 眼睛 脫髮 貧血 人奶 餵哺母乳 上奶湯水 母乳媽媽 腸胃 胃痛 腸胃毛病 ...more
全部文章
田原香生活+(雜誌)